本月恰逢地方两会召开,不少省份的委员、代表,纷纷为当地通航发展建言。
辽宁省政协委员、辽宁省航空运输协会会长杨澍熙建议,辽宁应进一步推动通航产业发展,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,促进辽宁经济振兴。
上海市市政协委员、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、局长蒋怀宇表示,要通过加大治理航班延误,主动提升服务品质,大力促进通航发展。将继续坚持“放管结合,以放为主”的通航监管思路,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通航发展地各个不利因素,积极稳妥地推进华东通航服务中心、青浦无人机试飞基地和南康无人机物流配送三个试点工作地开展,并争取在医疗救护、短途运输等项目开展试点工作。推进通航诚信管理体系建设,提高通航企业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能力,并在辖区内改革通航分类监管方式,对于私用飞机、非载客地商业运行和载客10人以下的商业运行,试点放宽监管标准,创新远程监管方式。
湖南省人大代表、芦淞区委副书记、区长杨晓江提到,进一步从省级层面加大支持力度,实体化运作省航空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,更好更快推进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。培育市场需求。全力争取固定航线、固定空域、低空开放试点,强力推进湖南通用航空产业投资集团公司的组建及省“十三五”规划明确的25个通用机场的建设,尽快实现株洲通用机场与长沙黄花机场管理一体、错位发展并与省内已建成机场相互通航。指导军民融合。推进产业集聚。
陕西省人大代表、渭南市发改委主任杨武民提到,通用航空等五大产业已成为渭南工业转型的重点和方向。
四川省人大代表、四川西林凤腾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波,希望在推进低空空域改革时,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支持民办通航企业,为经济建设、民生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。
四川省人大代表、自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龚焕楷建议,着眼全国做好四川规划,发挥集聚协同效应,实现通用航空产业“冲上云霄”。
四川省政协委员吴皓表示,在推动无人机产业快速起步方面,要充分发挥成都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上的研发优势和产业基础,着力推动“军转民”,加快专业化、工业级无人机产业的布局和发展。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增加投入等形式培育壮大无人机应用市场;加快组建四川省无人机产业联盟,加强无人机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,率先制定国内商用无人机的适航标准和应用规范,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。
江苏省政协委员赵春杰建议,一是以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做好航空产业体系的超前规划。建立管理协调机构,统一协调军方、民航主管部门以争取更大的空域,力争2-3年内初步形成适合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、产业政策体系和市场格局。对使用低空空域飞行的相关制度标准做出明确规定;对现行的航空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,推动普通航运和通用航空有序衔接。探索设立省级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。加大对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、通用航空作业、飞行员培训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。对通用航空产业链中的研发制造和运营企业给予必要的土地、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。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,将现有的地理测绘、应急救援等公益性通用航空业务交由通用航空企业承担。二是科学合理定位,打造优势突出的航空产业体系。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,提升航空产业的创新能力。四是推进机场体系建设,促进机场均衡发展。
贵州省政协委员、贵州天羲轩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小卉表示,贵州自身的旅游资源丰富,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大,低空旅游在贵州将大有作为。
广东省政协委员、腾邦集团董事局主席钟百胜建议大力发展沿海旅游,打造世界级滨海全域旅游示范区,在全省沿海推广水上飞机建设。依托大湾区国家级战略规划,纵深建设“粤港澳大湾区水上飞机旅游发展示范区”,升级旅游资源服务功能。